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2017校園生命教育第二站-佛公國小介紹

2017校園生命教育第二站-佛公國小介紹

今年是佛公國小設立20周年的日子。早期前鎮草衙附近,因為大小工廠林立人口增加,原有的學校不敷使用因此新設立佛公國小


佛公這個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
早期此地的居民皆為捕魚為生,所以沙灘上常曬滿著許多漁網,漁網地方土話皆曰為「苓仔」,因為大部分住的是草屋,附近居民於是通稱「苓仔寮」。後來因為高雄「苓雅區」,早年也稱「苓雅寮」,兩個地方的音相同,為了分辨兩地,即稱高雄的「苓雅寮」為「外苓雅寮」,而稱本地為「內苓仔寮」,到了光復以後,政府為了與苓雅寮區別,放棄了內苓雅寮的稱呼,定名為「佛公」。



另一種說法,根據「高雄市舊地名探索」,「佛公」是指今明正里和明義里的東半部一帶。據傳乾隆年間,福建漳州有吳姓者渡海來此地拓荒,且迎來佛像「普庵公」在家祭祀。之後,陸續有人遷來此地。而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常到此拜佛祈求平安。於是把祀奉「普庵公」的這個地方,稱為「普庵公」。後來,因為「普庵公」的音與「佛仔公」相近,有人將其音誤為「佛仔公」,於是就被誤傳為「佛仔公」,以後才又改稱為「佛公」。



物換星移現在的佛公已難以看到滿曬在沙灘上的漁網產業結構改變漁港輕重工業引來各地的人才學校裡同學們的組合也很多元本地生新住民原住民讓校園的學習多元又活潑



生命教育分享校園列車第二站,將於3/7於佛公國小展開,讓這多元的組合再添顏色。遙遠的非洲與同學父母的原鄉,再對比現在所處的環境。希望能給同學們不同的感受與省思,3/7我們佛公見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